首页

国产sm免费视频网站

时间:2025-05-26 01:41:23 作者:从“人类社会”转向“人机社会”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城市发展“基因”? 浏览量:60783

5月24日,第十三届民建北大“城市发展论坛”举行。(《中国新闻》报 任德辉 摄)

  “人工智能正深度介入人类生活。人机社会已然到来,曾经以人类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框架,是否仍然适用于当下?”5月24日,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内,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用单独一页PPT抛出这一问题,为第十三届民建北大“城市发展论坛”拉开了帷幕。

  本届论坛以“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”为主题。当天,来自社会学、城市管理、环境科学等不同领域的近百位高校学者齐聚一堂,探讨人工智能正如何推动社会治理、公共服务、环境治理等领域内理论与实践的多重“转向”,重塑城市发展“基因”。

  在邱泽奇看来,传统社会治理的主体与对象都是人,能够形成清晰透明的责任链条,然而,一旦人工智能参与到人类的决策与行为当中,便切断了原有的责任链条,导致责任归属模糊,为社会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  “面对这类挑战,社会治理框架应从‘人类社会’转向‘人机社会’。”邱泽奇建议,应普及“人机契约”,将人机行动者视作一个整体;延伸责任链条,覆盖人工智能应用端与研发端,在保障人工智能有效、可信、可靠的同时,维护人类价值与权益,实现“人机共生”。

  近年来,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,多地城市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按下“加速键”。2025年,北京12345热线将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问题分类、智能标签、回访评价、诉求分析等场景,探索智能审批、交互式办事等服务模式;上海市则聚焦产业发展,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诉求预填预审、“免申即享”等服务,推动惠企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全过程数智化。

  “在人工智能时代,社会治理体系将从行政管理主导的‘压力型’向‘价值共创型’转变。”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表示,应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公共服务的“滴滴”“淘宝”,建立“政府有为、市场有效、社会有信”的城市治理共同体,探索建立公共服务富足的社会,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。

  除了公共服务,生态环境也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。长期以来,随着人类的环境观测手段不断升级,所产生的环境数据也呈“爆炸式”增长,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,让巨量环境数据得以被充分利用。

  “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污染管控动态化、污染预报准确快速、污染溯源精准化,推动环境治理范式向‘数据密集型’转变。”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陈琦在论坛上分享了一则案例:四川省德阳、绵阳等城市通过投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,对空气污染精准溯源,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,2024年全年污染预警天数同比减少58天,有效避免污染防治“一刀切”带来的工业产值损失。

  “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成败、更关乎亿万人民的幸福。”民建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陈效逑表示,民建北大“城市发展论坛”自2013年创立以来,每年举办一届,持续关注以城市发展为核心的经济、文化、管理体制等方面问题,凝聚民建会员力量,发挥高校智力优势,形成了近百篇演讲笔录的意见成果,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。(完)(《中国新闻》报 任德辉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海南新能源汽车推高电网负荷:午夜竟是用电高峰时

“创业初期,我们为产业链上游企业提供机器人控制系统定制服务,如今我们已研发出50多款机器人整机产品,并与比亚迪、富士康等超过50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,产品远销东南亚、南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”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说,工业机器人在光伏、新能源等诸多新兴领域有着很广阔的应用空间,公司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,持续打通产业链发展上下游。

男子被巨大神经纤维瘤压弯腰 切除后重达13斤

今年3月,中国制造业PMI为50.8,时隔5个月后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。同时,1月和2月的部分经济数据超出预期。中国经济复苏将在多大程度上支撑铜价继续上行?

(经济观察)中国多省开年聚焦民营经济发展

这些年,在科摩罗,中方医疗疾控专家培训了4000余名掌握疟疾防治知识的当地医疗卫生人员;在马达加斯加,中国杂交水稻帮助当地解决粮食短缺问题,杂交水稻图案被印在当地最大面额纸币上;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,多国正学习中国治沙经验,努力建设非洲“绿色长城”……

中国总理在东盟提“四个携手”

今年夏季汛期频降大雨,让青岛市民牟淑君感到意外的是,她居住的小区内并没有像往年一样,发生污水冒溢、雨水倒灌的情况。去年,这处建成40多年的老旧小区完成了雨污管网改造,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问题。

中老铁路“澜湄快线”货物列车累计开行突破1000列

小座椅连着大民生。不要觉得“防民椅”是小事,公交站台上的椅子容易换,但是服务为民的意识不容易换。谁将服务椅设计成“防民椅”,大有追问责任的必要。这样的设计方案,到底是谁的主意,又为什么能够通过审查?设计者和把关者,亲自体验过“防民椅”吗?如果为了方便实现某种管理意图,就可以不让市民把椅子坐舒服了,那么以后为了实现其他管理意图而牺牲群众利益,又有何不可呢?说到底,本末不可倒置,民生实事要办好,千万不能将“防民”置于惠民之上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